内容截图

黄沙下的世界:埃及学黄金时代的探险和考古

资源介绍

西方对古埃及的迷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而收藏埃及文物的做法早在古罗马就已相当普遍。没有什么能比在埃及的黄沙中挖掘法老时代的黄金宝藏更令人兴奋。几个世纪以来,尼罗河的文物一直是西方人想象力和灵感的源泉。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门真正的学科——埃及学。

19世纪至20世纪初是埃及学的鼎盛时期,这一复杂年代见证了所有伟大的发现,促使西方反复出现“埃及热”。这一学术研究与探险故事的黄金时代以两个划时代的事件为始终:1822年商博良破译象形文字,以及整整100年后图坦卡蒙墓的发现。前者提供了解开法老文明之谜的钥匙,促使人们不顾一切地不断前往埃及寻找更多文物;后者展现了法老文明的繁荣和复杂,为西方在埃及的主导地位敲响了丧钟。

剑桥埃及考古学家托比·威尔金森的《黄沙下的世界》以埃及学发展的时间线为主轴,对埃及学的产生及其黄金时代的探险和考古做了一次全方位的还原。他对埃及学的梳理,帮助我们逐渐看清一个真实的古埃及文明——从一个充满神秘感的智慧的源头,到《圣经》和古典文献框架中的异类,再到与古罗马帝国共享荣光的文明。

《黄沙下的世界》在记录英、法、德、美四国为争夺古埃及文物而展开的宏大探险以及残醋竞争和掠夺的同时,也折射了被欧洲殖民侵略的埃及是如何一路坎坷走进现代化进程的。书中讲述了形形色色的人——不择手段的文物经销商、挑战新奇事物的探险家、投身学问的考古学家、老谋深算的外交官、执迷欧化的埃及统治者,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他们对古埃及文明的痴迷,改变了我们对尼罗河流域及其人民的认知,增进了我们对于当地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的理解,同时也对埃及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无论出于何种动机,采用何种方法,他们历时一个多世纪的探险和考古,在一定程度上都对埃及学的

发展产生了影响,并为我们揭示了一个被埋在黄沙之下几个世纪的失落世界。

网友评价

托马斯杨为象形文字识别提供了方向,但商博良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破解了埃及象形文字,更关键的是他在穆罕穆德阿里对古埃及遗迹进行破坏式开发前进行了考察,证实了他的象形文字的解释是正确的,并将埃及历史和遗迹,文字记载关联在一起,为古埃及学奠定了语言基础,这一点是杨没有做到的。后续的英法德埃及考古学者发现了众多古迹,也使得埃及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特许状下,这些考古学者既是发现者,也是掠夺者,破坏者,但不可…
——
准确来说这是一本历史书,一本埃及被大国狂欢的历史书。
——
世界历史的飓风,吹动蒙在“埃及”上的古老的尘埃,直至黄金面具浮出历史的地表
——
『埃及学(Egyptologie)一词首先出现于1850年的法语词典中,9年后,牛津词典才收录了Egyptology,但目前公认1822年是埃及学诞生的年份。得益于1822年商博良破译古埃及文字,古代埃及的研究可以脱离古典学的框架,单独建立起一个独特且复杂的学科。……业界所公认的埃及学的两个高光时刻: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破译和图坦卡蒙墓的发现,而两者相差刚好100年。』 一本深度介绍19-20世纪埃…
——
一本19世纪~20世纪上半页古埃及考古的流水账,如果对世界近代历史和古埃及了解不多,读起来会有些枯燥。书中主线是英、法、德、意、美几国在古埃及考古方面的权利斗争、关键人物、重大事件,例如拿破仑的埃及远征促成了埃及学的创立、托马斯·杨和商博良对古埃及文字的破译、莱普修斯、马里耶特、马斯佩罗对考古专业化的贡献,图坦卡蒙墓葬的发现等。这个时间段内,针对古埃及的考古有以下几个趋势:1.发掘者主体由旅人到业…
——
作为埃及之旅的收官再好不过了。系统性的梳理了埃及学考古历史的脉络。出人意料的是我们对古老埃及的真正开始了解竟然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尽管隔着厚厚的一层玻璃,黄金之国仍然如此耀眼。记得透过舷窗看到埃及全境大抵是绵延不绝的黄沙,多少秘密还隐藏在深深的地下,不知何时能重见天日。或许秘密就该安睡于尘土之下
——
托马斯杨为象形文字识别提供了方向,但商博良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破解了埃及象形文字,更关键的是他在穆罕穆德阿里对古埃及遗迹进行破坏式开发前进行了考察,证实了他的象形文字的解释是正确的,并将埃及历史和遗迹,文字记载关联在一起,为古埃及学奠定了语言基础,这一点是杨没有做到的。后续的英法德埃及考古学者发现了众多古迹,也使得埃及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特许状下,这些考古学者既是发现者,也是掠夺者,破坏者,但不可…
——
普及知识
——
了解西方世界对于埃及的痴迷是从何而来的了,方尖碑竖立千年,木乃伊被陈列在玻璃柜,帝王谷石像半毁,寂寞平沙空茫茫。还发现了一个宝藏人物Amelia Edwards
——
这本书是对埃及考古从时间线上重要人物的总结。 从早期探险与掠夺性的挖掘到20世纪初霍华德卡特发现图坦卡蒙墓时,各地专家学者自发参加挖掘整理工作,这些研究记录和保护工作,表示着世界与埃及都在向前发展。 阅读的同时也很敬佩那个时代的考古学者对未知的热爱和渴求,在57度高温下,睡在墓地里,忍受着老鼠和跳蚤,在这些背景下,那质朴的记述都变得如此浪漫: “炎热的白天,我们在沉重的包装箱前挥汗如雨;寒冷的夜晚…

本站所有资源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所有,这里所提供资源均只能用于参考学习用,请勿直接商用。若由于商用引起版权纠纷,一切责任均由使用者承担。